您的位置: 政务公开 > 其他 > 区内外科技动态

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跨越

来源:盟科技局 作者:盟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4日 分享到:

1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5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6万亿元,年均增长11.7%,期间2002到2009年连续八年增速“蝉联”全国第一,到2010年跻身“万亿元俱乐部”;人均生产总值6.4万元,排名从1978年的全国第17位跃居到2017年的第9位。财政“蛋糕”不断做大,收入分别在1985年、2002年和2010年跨过十亿元、百亿元和千亿元大关,到2017年达到1703.2亿元,比1978年增长245.9倍。

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规划建设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累计培育532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内蒙古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实验室,煤直接和间接液化、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型乳业、羊绒、稀土加工工艺全球领先。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全区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32.7:45.4:21.9演进为2017年的10.2:39.8:50。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2017年粮食产量达到651亿斤,比1978年增长5.5倍,连续5年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伊利、蒙牛、鄂尔多斯、蒙草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乳业成为超千亿级产业。

第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涵盖41个所有行业大类的工业体系已构建成型,201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112.7倍;汽车制造、光伏发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云计算服务器装机能力、煤炭、稀土化合物和煤制油、甲醇、天然气等产能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150.7倍,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5.8%,比2012年提高44.8个百分点,成功培育上市企业32家,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新增5A级旅游景区3个、总数达到5个,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电子商务年均增速达30%以上,成为消费领域增长最快的新型业态。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2017年民营企业数量超过30万家,注册资本超过2万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3%、固定资产投资的52.6%、税收的68%、进出口总额的76%、新增就业岗位的79%、市场主体的97%,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17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2%,分别比1978年、2012年提高40.2个、4.3个百分点。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全区苏木乡镇沥青水泥路通达率和综合文化站、健身活动场所、卫生院覆盖率均达到100%,嘎查村分别达到100%和96%、86%、100%。

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发了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各项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东部五盟市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为26.2亿元,2007年达到2114亿元,2017年增加到5002.3亿元,发展步伐加快;呼包鄂三市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由1978年的31.7%提高到2017年的56%,辐射带动作用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2017年底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9万公里,是1978年的11倍,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里程均居全国前列,全区99%的旗县通高速和一级公路;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是1978年的8.8倍,居全国首位,呼市到北京高铁将于明年全线贯通;民用机场达到27个,实现盟市运输机场全覆盖。

信息通信业发展迅速,2017年互联网上网用户2854.3万户,比2010年增长13.9倍。实施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建成电力外送通道500千伏11条、800千伏3条、1000千伏2条,跨省外送电量居全国第一。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政府承担的经济和生态领域改革232项,需出台改革成果653条,已出台605条,重点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结构性减税等改革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265.9亿元。其中,自治区“八张清单”、电力体制改革、水权交易、足球改革及和林格尔新区“企业零跑腿”、开鲁县“一次不让跑”等走在了全国前列,有效激发了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强劲动力。

坚持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高

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0.1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39亿美元。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57%,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75.5%和52.8%。

内蒙古利用外资从1979年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水平、低层次向高水平、高层次不断发展的历程。1979年,现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伊克昭盟羊绒衫厂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了我区第一笔外资。经过40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2.3亿美元,在营外资企业547家,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境外投资量质双升,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核准设立境外投资企业568家,中方协议投资额59.31亿美元,实际投资总额111亿美元。

口岸优势明显,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对外开放口岸18个,国际航空口岸4个,满洲里、二连浩特成为我国对俄对蒙最大陆路口岸,2017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8707万吨、客运量586万人次;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满洲里、二连浩特过境中欧班列1877列,过货量超过13万标箱,有效发挥了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我区把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累计投入830多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全区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2017年达到21.03%、44%。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2017年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达到85.3%,在京津冀及周边7个省区中,内蒙古是PM2.5唯一达标、改善幅度最大和空气优良天数最多的地区,沙尘暴由2008—2012年平均每年的1.6天下降到2013—2017年的0.5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福祉极大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3790亿元,年均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01元增加到2017年的35670元,农牧民收入由131元增加到12584元。

2008—2017年投资3551亿元,改造棚户区住房179.6万套,圆满完成了北梁、阿尔山、铁南棚户区改造工程,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81年的7.2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32.66平方米;2009年以来投入176亿元,改造128.6万户农村牧区危房,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极大改善。

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1辆、电脑62.2台,分别比2003年增长33.2倍和4.6倍;农牧民用于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2.6个、5.3个和1.4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97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9%降至2.62%。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2012年以来投入3015亿元,全面普及了城乡义务教育,独立设置的民族中小学校达到493所,高等院校发展到53所。

截至2017年底,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9.2%。健康内蒙古建设成效显著,医疗卫生年投入由1978年的4908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907.2亿元,占GDP的比重由0.8%提高至5.6%,全区卫生机构达到2.42万个,是1978年的6倍。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 址: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五一北大路85号兴安人防、科技办公楼

电话: 0482-8833707 传真: 0482-8833707 Email: kjbdwt@163.com

兴安盟科学技术局主办 网站标识码1522000056 蒙ICP备05002755号-2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064号

Copyright 2015 www.xa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