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政务公开 > 业务工作 > 科技成果

兴安盟科技扶贫工作总结报告

来源:盟科技局 作者:盟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8日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科技部、科技厅关于科技扶贫工作的指导精神,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促进兴安盟地区科技资源向基层流动,有效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彰显出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力量。现将兴安盟科技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八大以来科技扶贫所做的工作

  (一)出台的主要政策

  十八大以来,我盟积极贯彻落实科技部和科技厅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将相关要求及时下发到各旗县市及各科研院所,在全盟范围内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各旗县市制定出台了科技扶贫“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有效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在2018年,科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出台了《科右前旗科技特派员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工作方案》,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出台了《扎赉特旗2018年科技扶贫工作和科技特派员贫困村科技服务与创业带动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为更好的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建立的工作机制

  1、绿色通道人才引进政策

  为了鼓励优秀科技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我盟采取多样性的鼓励措施,各旗县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在科右前旗等地区,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一些专业水平高、针对性强的农牧业人才,开通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有效吸引高层次人才在我盟落地生根,带来最新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针对地区人口有计划地开展人才培训工作,重点培训新型农牧民,并传帮带出一批当地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改善农牧业生产一线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扶贫与科技推广服务,稳定基层科技扶贫队伍。

  2、科技特派员工作保障机制

  我盟积极鼓励各类科技型服务人才深入旗县基层,帮扶农牧民创新增收,为了留住科技型人才,在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时,各旗县市出台相应的保障机制,更好的留住科技型人才落地服务。在乌兰浩特市等地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并举,科技特派员在下乡期间原有职务和一切福利待遇不变;并广泛宣传,明确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创业收入的合法性,从而调动了科技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科技特派员派得出、留得住。

  3、鼓励指导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星创天地的建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盟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指导符合条件的旗县市建立特派员工作站;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创建星创天地。截至目前,我盟已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8家,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技支撑。

  (三)科技扶贫投入的资源

  根据我盟区域结构的发展特点和生产需求,各旗县市每年向所在的苏木乡镇派入大量的科技特派员到村镇嘎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帮扶指导工作。例如在科右前旗,每年向15镇苏木乡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派驻科技特派员80-100名,主要围绕玉米、大豆、甜菜、果树、肉羊肉牛、设施农业、企业技改等深入开展实地指导和服务。在乌兰浩特市选派3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各嘎查、村开展科技服务。重点帮扶乌兰哈达镇前公主陵嘎查、三合嘎查2个贫困村6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从科技特派员中精心挑选10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深入细致研究确定脱贫方案,落实脱贫政策。在扎赉特旗全旗共拥有100名科技特派员,全部深入到贫困村开展科技帮扶工作,每年参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146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扶贫,实现全旗乡镇和贫困村全覆盖。

  另外,全盟从2012年开始,兴安盟各科技部门累计投入到各苏木嘎查的挂职扶贫第一书记数十人,挂职工作队员数十人,常年驻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组织所在苏木乡镇的农牧民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增产增收。例如,兴安盟科技局驻村干部和驻村队员从2015年开始驻村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查干淖尔嘎查,每年最少2名驻村干部常年在岗,协助所在嘎查解决实际困难,进行技术培训、工作指导,助力嘎查贫困户脱贫。

  (四)科技扶贫投入的项目

  2012—2020兴安盟科技局累计对兴安盟贫困县进行盟本级科技项目支持共计45个,累计金额1880万,有效的促进了兴安盟地区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科技型企业入驻兴安盟,让科技型企业在兴安盟地区落地生根,有效缓解兴安盟地区贫困人口的就业压力。

  二、取得的成效

  科技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盟积极开展工作,各旗县市均能把科技扶贫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一)完成的工作

  兴安盟地区完成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截至目前,在全兴安盟地区,科技特派员已经实现602个贫困村全覆盖,科技扶贫效果明显。二是相关旗县市依托京蒙帮扶的契机,与北京相关地区开展科技帮扶结对工作。三是旗县市依托当地的龙头企业与重点贫困乡镇、村开展结对。四是盟、旗县两级科技部门利用自身科技资源优势与各重点贫困乡镇开展结对帮扶。五是指导引领各旗县市遴选科技扶贫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主体,主要围绕玉米、大豆、甜菜、果树、肉羊肉牛、设施农业等产业,深入开展实地指导和示范带动贫困户服务活动及贫困户脱贫专项技术指导培训。

  例如仅在2019年盟科技局、盟农业研究所、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乌兰浩特市科技局、北京宏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5个科技精准帮扶主体投入经费就达到102.8万元,示范推广科技成果8项,提供就业岗位83个,带动农民356人,带动贫困村23个,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其中盟科技局对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查干淖尔嘎查进行科技精准帮扶,投入20万元,指导各贫困户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豆角订单回收。同年在全盟范围内遴选了70名科技扶贫技术指导员和660户科技示范主体,累计举办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128期,累计培训农牧民9700人次;累计举办针对贫困户脱贫专项技术培训班42期,累计培训贫困1720人次。

  (二)贫困群众受益情况

  科技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兴安盟地区贫困群众已经有6900余户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被服务,受培训的贫困户更是屡屡皆是,促进解决带动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的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增加生活技能,在根源上脱贫致富。

  例如,在科右前旗地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1290户,培训贫困户4010人,辐射带动农牧民6500人,促进贫困户就业28人次。在扎赉特旗平均每年开展农牧民培训班达100余期,培训农牧民14万余人次,提高了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和生产技能。

  三、形成的经验

  (一)落实配套政策。

  相关旗县市积极出台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才扶贫保障政策。在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及科技扶贫指导员在工作期间,原单位工资福利、岗位、编制和晋升职务职称资格不变,其工作业绩纳入科技人员考核体系,并作为申报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相关科技补助由自治区财政下拨或旗县市财政单列,按相关标准,给予交通、生活等经费补助。

  (二)健全考核机制。

  依据相关管理办法,每年对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计划项目专家及科技扶贫指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科技人员,取消其资格和相关待遇。

  (三)创新扶贫模式

  在科技扶贫政策指引下,兴安盟针对地区产业结构特点,探索创新扶贫模式,形成了科技增收扶贫模式、绿色庭院经济、公司(合作社)+特派员+基地+农牧民、基地(园区、养殖小区)+特派员+农牧民等等具有兴安盟特色的创新扶贫模式。

  四、标志性工作

  (一)重点推进科技精准帮扶结对

  近年来,兴安盟积极开展科技精准帮扶结对工作,在积极做好本单位科技精准帮扶工作的同时,2018年-2020年期间组织协调5个相关旗县市和2个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1对1的帮扶模式,对重点贫困地区进行精准帮扶,在带动解决地区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农牧民科学技术培训、促进带动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突泉县水泉镇龙泉村,对该村开展教育扶持,并积极为贫困村民协调贷款耕种及个企运转、筹集资金扶持村集体发展产业,改善村容村貌及文化广场建设等。学院培训中心在水泉镇为全镇各村民电子商务专业培训1次共60人参加;庭院经济及北虫草种植培训1次,共55人参加,开展科学种田养殖培训1次,共48人参加;协调30人就业,带动50人每人每年6000元收入。在2019年为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人每年补助5500元,共计3.3万元。乌兰浩特市科技局对乌兰哈达镇前公主陵嘎查进行帮扶,对贫困村民开展养殖、种植技术指导,并对村集体开展产业扶持,及易地搬迁工作。通过帮扶结对,带动116个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增幅为20%;其中带动1个贫困村、6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突泉县妇女联合会与北京宏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北京宏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突泉县贫困妇女开展饮食营养、面点操作技术、烹饪技术、养老护理方面的培训。结对以来举办面点培训班一期,形象设计培训班一期,养老护理班一期,每期班5天,每期班40人。通过培训促进农民的创业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学习热情,有部分人有了创新创业的想法。通过举办实用技能培训,带动50人就业。提升全县低收入妇女脱贫能力,增加就业竞争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展科技扶贫

  在科技扶贫工作中,我盟充分考虑各贫困地区的资源和产业基础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如盟科技局针对我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查干淖尔嘎查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区域特点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限制,引导贫困村民探索出以科研团队+公司+贫困户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模式以引进种植豆角的庭院经济为依托,引导贫困村民走上自力更生劳动致富的脱贫道路。由帮扶主体兴安盟科技局投入相应种子、肥料等资金及技术培训,蔬菜公司提供田间种植指导和产品回收。带动贫困户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贫困户白连锁种1.5亩地收入5000多元,通过种植豆角,使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2000元(贫困户16户),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通过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一层不变的大田农作物的生产方式,使村民在科技扶贫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帮扶下逐步实现脱贫,过上富足的好日子。

  附件:1.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科技扶贫典型案例

  2.突泉县科技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京蒙科技帮扶结对

  3.科技扶贫典型案例——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帮扶结对

  兴安盟科学技术局

  2020年9月10日

  

  附件1

  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

  科技扶贫典型案例

  乌兰浩特市农科局成立产业科技指导员队伍,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扶贫一线,加强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服务力度。为提升贫困户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由"输血"变为"造血",乌市农科局将帮扶村义勒力特镇民合嘎查作为示范基地,优先做好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科技种植示范,进而实现扶贫产业的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和效益化,帮助民合嘎查持续稳定地实现脱贫致富。

  2016年乌市农科局率先开始引进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提高产量和效益,首先在民合嘎查推广“三新”即主推新品种玉米先玉335、主推新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主推先进覆膜机械,亩产最高达1600斤,平均亩产达1200斤,每亩增产500余斤,增加产量10万公斤,增加产值11万元。较常规半覆膜栽培增产187.6kg,纯增收益205.2元。通过“三比”(比产量、比质量、比创新)活动的开展,“三新”技术在得到村民的认可后,进而在全市得到推广,不仅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加快了创新步伐,加大了创新力度。

  几年来,乌市农科局组织产业科技指导队的专家,通过扶智培训班举办了多期种植业培训,应用创新技术帮助提升科技种植水平,不断增强农民致富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产业融合发展。

  

  附件2

  突泉县科技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

  京蒙科技帮扶结对

  自2018年4月份,北京市房山区与我县结成扶贫协作关系,我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兴安盟工作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总要求,聚焦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与房山区对接,并与贵区在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助医助学助教、科技帮扶等方面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京蒙扶贫协作成为突泉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支撑。具体有以下几个重点工作成效。

  一、实施项目带动,扩大减贫效果

  落实京蒙帮扶协作项目9项。签订五方协议,形成以国投公司为项目资金承接管理主体,龙头企业为项目实施主体,银行负责分红资金代缴代发和企业诚信监管,融资担保公司为担保主体,农科局对项目进行监管,扶贫办、京蒙协作办对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管的运行格局,确保项目资金运行安全。在各村设置公益性岗位,选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当保洁员,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现在所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当中。

  二、加强人才交流,强化技术支持

  选派优秀干部2名到北京市房山区挂职锻炼;医疗方面,累计医务工作者36人赴北京房山区进修学习;教育方面累计44名教育工作者前往房山区交流学习。房山区向我县输送医疗、教育、农业、新闻等方面人才12人,强化专业领域技术支持,成立北京市教育学会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站,协调推进两地帮扶协作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劳务协作,搭建就业平台

  与房山区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大力开展劳务协作。与房山区社保局、今日东方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联合举办5场“京蒙劳务协作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发放传单2000余份,提供京蒙劳务协作岗位6296个。截至目前,转移贫困人口到区外就业233人,其中在北京20人,在其他区就业213);转移贫困人口在区内就业169人。

  与北京管家帮商学院合作,开展20人规模主体班次培训,完成就业安置1人;与今日东方公司合作,开展应急、面点、养老护理、形象设计主题培训,培训人数120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和家居用品加工培训班,累计培训305人次。赴房山区参加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培训致富带头人105人次。

  四、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扩大协作成效

  一是乡镇街道结对帮扶全面开展。二是学校医院结对帮扶。教育方面,促成突泉县中等职业学校与北京市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北京宏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及合作协议;医院方面,县医院与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结成医疗联合体,确定了长期帮扶和合作关系义诊,并与良乡医院建立医疗帮扶机制,双方技术人员互派交流,并累计接诊患者22人,开展手术4台。

  五、全力推进农产品进京,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依托北京韩建集团完成5500只芦花鸡销售,实现收益34.6万元。二是电商助力兴安盟大米走进北京。金柱农场大米、学田乡大米、明星湖大米、太和小米、爽月五谷杂粮、胡家葵花油、尚德维康绿豆米等共10101件,订单总额达90万元,总量达37吨,其中大米订单约16吨。三是与北京利民恒华建立合作关系,计划在我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非遗产品孵化器”,对我县非遗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并面向全国开展销售。四是与北京工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突泉草编、蒙古族特色村寨手工象棋等产品送检工作,正在对包装进行改造升级,审核通过后将入驻工美大厦销售,并同步22种手工艺品上架工美艺城网。工美集团给我中心设计的突泉草编礼盒成品发至工美集团等待审核。五是与北京华冠合作取得突破,在北京华冠购物中心设立突泉特色扶贫专柜,并在北京华冠集团美食广场引入突泉手攥面,实现月纯收入五千余元,实现特色小吃进京销售的第一步。六是与房山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农特产品展示平台达成合作意向,为我县提供销售平台,每年销售5000万的农特产品。

  

  附件3

  科技扶贫典型案例——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帮扶结对

  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金5200万元,是一家环保型农业高科技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也是京蒙扶贫协作重点企业。

  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依托国内秸秆转换领域先进的技术优势,科学高效地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创造性地开展秸秆转化高值化利用、秸秆换炭肥扶贫、扶贫车间务工就业扶贫和科技增收扶贫4种减贫带贫模式,成功带动9539户、21492名农牧民实现稳定增收,帮助3864户、715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科技助贫”——科技增收扶贫模式。科右前旗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依托爱放牧公司成立的绿水青山富碳农业研究院,成功研发出以秸醋液肥料为核心的亩产效益高、经济收益好、生态效益优的水肥药一体化种植系统,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项目--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爱放牧星创天地项目,投入资金40万元,通过公司现有技术,实现村企联合,建立秸秆造粒车间等服务,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定期举办宣讲活动,邀请科研所、内蒙古大学、创业成功者、企业家、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来企业进行宣讲,因地制宜,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成果包,服务特色种植,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与各乡镇苏木、村嘎查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科技扶贫帮扶结对,建立蔬菜种植基地、秸秆造粒扶贫车间,通过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帮扶,直接带动当地建档立卡扶贫户,使贫困户受益。

  截至目前,累计有3714户贫困群众实施水肥药一体化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4550亩,亩年均增产达9.32%,其中,水稻亩年均增产达到8.72%,亩年均增收90—100元,而亩年均支出减少50元(农药减少20元、化肥减少30元)。

  爱放牧星创天地通过公司现有技术,实现村企联合,以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发展方向,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求自身,在扶贫上讲究方法,注重贫困农民的技能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当地贫困户带去了生产方式、提供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做到了扶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 址: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五一北大路85号兴安人防、科技办公楼

电话: 0482-8833707 传真: 0482-8833707 Email: kjbdwt@163.com

兴安盟科学技术局主办 网站标识码1522000056 蒙ICP备05002755号-2蒙公网安备 15220102010064号

Copyright 2015 www.xam.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